可持續發展太陽能熱水器能否成為績優股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研究起草了《關于促進太陽能熱水器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并公開征求意見。在業內人士看來,指導意見若出臺,將對行業構成中長期利好。而在去年6月出爐的新一輪節能補貼中,太陽能熱水器亦榜上有名。兩大利好政策護航下的太陽能熱水器行業能否馬力十足?
由于產業鏈完整,且具備一定產業規模和市場空間,特別是符合低碳環保和可持續發展要求的特點,太陽能熱水器(www.poseidon-qt.com)行業的發展前景一直被外界看好。但奇怪的是,這個行業從一開始就是持有者手中可靠的潛力股,卻始終未能轉變成高回報的績優股。成因或許不止一個,但“亂”和“散而弱”肯定是其中兩個。
說到“亂”,太陽能熱水器的從業人員從不回避,甚至勇于自揭傷疤。近年來最著名的當屬2012年皇明太陽能的老總黃鳴公開砸掛,揭發行業魚龍混雜,曝料市場上假冒偽劣產品橫行,致使消費者生命財產安全得不到保障。由其陸續捅出來的行業潛規則多達11條,可謂條條觸目驚心!皝y”還體現在標準上。有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的國家標準超過30個,但絕大多數是推薦性標準,這也直接導致市場準入門檻過低。
“散而弱”則體現在行業內中小企業居多,3000多家企業并存,至今還沒有年產銷量突破300萬臺的大鱷!吧⒍酢钡牧硪粋表現是,企業研發投入不足,產品結構單一、同質化嚴重,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在這種背景下,行業低層次競爭的格局始終未能打破。2010年上半年,就曾出現過低端產能過剩導致大批廠家關停、倒閉的現象。上述問題不僅損害企業,也已經波及行業,更挫傷了消費者的信心。
《意見稿》提出,到2015年,培育3家年產銷量在300萬臺以上的龍頭企業,培育5家以上年產銷量達100萬臺以上的企業。矛頭直指行業集中度較低,部分中小企業難以保證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的弊病!兑庖姼濉愤表示,將對熱水消耗大戶采用太陽能集中熱水系統,給予一定的補貼。此舉無疑有助于相關產品的進一步推廣。如果說節能惠民新政是為了讓太陽能熱水器行業跑得更快,那么《意見稿》的出臺則是為了讓其跑得更穩、更遠,意在徹底整治行業產能過剩、集中度低、標準混亂、安全性較差等頑疾。
雖然指導意見目前尚未進入實際運作環節,其所能給相關企業帶來多大利好也不得而知,但是經歷了去年市場大幅下滑的太陽能熱水器行業也算是盼來了一場及時雨。再輔以新節能補貼,該行業已是“雙引擎”驅動。不過經驗告訴我們,能否打開潛力股通向績優股之門,并非全是政策說了算,鑰匙仍然握在企業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