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6 日 ,財政部公布 《關于加快推進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的實施意見》,這是國內首次大范圍對太陽能行業進行補貼, 其政策意義和實質影響都是非常巨大的, 標志著中國太陽能市場的啟動。
補貼之后的電價極具競爭力
根據這一補貼, 太陽能發電成本降至 0.22~0.47 元/度 , 競爭力非常強。在日照條件好的西藏,傾斜角發電時間超過 2400 小時,其發電成本僅為 0.22 元/度,甚至接近煤電成本; 江蘇發電成本降至 0.36 元/度 ,低于當地火電上網電價。 這一電價已經低于部分地區的商業電價,意義重大。 這意味著商業用戶使用太陽能發電的成本低于電網買電價格, 補貼使得用戶從經濟角度出發能夠主動安裝太陽能系統。
政府辦公場所、 醫院學校等公共建筑未來強制安裝太陽能的可能性很大,補貼使得推行太陽能安裝的阻力變小,有利于行業的長期增長。
未來財政補貼的規模有望擴大
我們認為財政補貼的規模有可能擴大,來源有三:一是國家直接財政撥款, 從近期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寶總理對光伏產業的關注情況看, 這種可能性很大;二是增加可再生能源基金征收額度 ,每提高一厘就能夠增加近 40億元的基金;三是以往歷年結余的可再生能源基金和其他類似基金, 這部分結余量亦相當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