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太陽能規模最大,日本技術最強……韓國呢?
那么21世紀就是太陽能時代。這表明, 中國建設“太陽谷”目標十分明確。如果說19世紀和20世紀分別是煤炭和石油時代。中國想掌握未來100年的太陽能產業的霸權。中國果斷地跨越汽車、芯片等激進制造業,并通過大規模投資和研發直奔未來產業。
可抵達山東省德州市。從收費站到市內的10公里道路兩旁排列著清一色的太陽能路燈。市入口路邊飄揚的紅旗上寫著“全世界最大的太陽能生產基地” 驅車從中國北京向南行駛4小時左右。
共由約2000個太陽能集光板拼合而成。這個被稱為“日月壇”建筑, 市中心聳立著一個呈扇形的獨特建筑??偯娣e達7.5萬平方米,太陽能使用率達到50%以上,規模實屬世界最大。該建筑正是中國太陽能企業皇明集團總部?;拭骷瘓F在中國政府的支援下,自2006年開始投資7.4億美元,正在將農業鄉村德州改造為世界最大的太陽能鄉村“太陽谷(SolarVallei原先是養雞場和西瓜地的位置上,已進駐有100多家太陽能企業、工廠和研發(R&D中心等。
◆中國太陽能實現“跳躍式”發展
中國已成為太陽能產業世界第一國家。以2009年的產量為準,中國占全世界49%.在世界七大太陽能電池企業中,有4家是中國企業。中國太陽能產業的競爭力在于,依靠大規模內需的生產能力和世界最低成本。去年雖然遭受金融危機,但中國依然新建6.43吉瓦(GW)規模的太陽能設施,增長了8.1%.中國到底是什么情況?劇增440%.這是去年向太陽能和風力等新能源領域投資346億美元的中國政府的“綠色動力”發揮出的威力。“如果沒有市場,可以建設”,此話在中國行得通。
在成本方面的優勢,中國遙遙領先。中國太陽能電池模塊的價格比韓國和日本低10%至30%.中國太陽能電池模塊的價格相當于歐洲企業的65%.那么這是技術含量不及格的低劣產品嗎?太陽能電池的技術力在于,能夠將多少太陽能轉變為電能的“轉換效率”。而中國最大的太陽能企業尚德集團(Suntech)生產的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達到18%左右,接近世界最高水平(19%)。位于北京的能源專門基金乾能投資公司東亞負責人喬禹智表示:“在太陽能領域,韓國的產業規模和技術實力很難趕上中國。中國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領域,將會陸續出現跳過現有產業發展階段的‘跳躍式發展’。” http://www.poseidon-qt.com/
◆中國規模最大,日本技術最強……韓國呢?
在位于日本京都的京瓷總部,附在屋頂和建筑外壁的1896張太陽能電池板閃閃發光。這些太陽能電池板一天能夠產生電量28千瓦,占20層建筑耗電量(以1年為準71366千瓦小時)的10%以上。日本在太陽能電池轉換率技術方面達到世界最高水平。三洋生產的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為19%.韓國最大的太陽能電池企業現代重工生產的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為17%.考慮到太陽能電池企業1年內平均上調0.8%轉換效率的趨勢,韓國與日本有著2年的技術差距。
日本正在重點開發薄膜型太陽能電池(雖然薄,但目前是轉換效率較低的新技術),而不是韓國和中國重點開發的結晶硅型太陽能電池(雖然轉換率高,但厚)。日本這是在避開中國全力推進的大規模發電市場,攻占住宅、建筑物等生活型發電市場。因為,日本無法與在生產能力和成本等方面具備壓倒性優勢的中國展開競爭。
再看看韓國太陽能產業。韓國最大的太陽能企業現代重工具備370兆瓦(MW)的生產能力,但截至2010年僅占中國企業的三分之一。太陽能成為能夠救助未來韓國經濟的新增長動力產業后,三星和LG也發表了大規模投資計劃。這說明,韓國試圖在太陽能領域重演在芯片和LCD領域通過大規模投資和先進的生產技術,一次性培養出世界最高量產能力和技術實力的“成功模式”。
但韓國在傳統產業取得成功的戰略能否在太陽能這樣的未來產業取得成功,還是個未知數。因為在傳統產業上,只要加強價格競爭力,追趕并超越具備技術優勢的日本和發達國家就行。但在太陽能產業上,需要同時跨越價格(中國)和技術(日本)壁壘。
韓國產業研究院研究員Ju Dae-yeong表示:“在未來產業領域,韓國需要同時面對中國和日本,這是與以往截然不同的競爭結構。”